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传媒 > 民族影视作品  > 详细页面

新闻纪实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留下可供追寻的足迹与精神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戴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4日 浏览量:

《我们是第一书记》海报。 资料图片

  由新华社荣誉出品,新华网、北京精彩、北京人杰、华录百纳联合出品,任杰导演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今日起全国公映,这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进行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

  《我们是第一书记》是历时3年策划、拍摄,最终在3000多个小时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剪辑而成的新闻纪实电影。从点映到公映,影片的真实感令人震撼,醇厚的诗意更让观众获得了沉浸式的审美感受与温暖感动。影片的优秀口碑首先源自观众对第一书记的深深敬意,而这也正是主创团队投入精力心血打磨这部作品的内在动力。同时,上好口碑也和影片创作的创新模式及艺术手法分不开,电影融合了新闻纪实和电影艺术所长,是电影人联手新闻人的一次成功合作与艺术创新。

  真实记录第一书记平凡中的伟大

  近两年,一大批表现大江南北脱贫攻坚主题的影视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其中既有《山海情》《枫叶红了》等精品电视剧,也有《落地生根》《最后的山路》等优秀纪录片。《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新意在于采取段落式叙事结构,通过4段纪实内容记录4位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日常,并在日常点滴中自然融入他们对当地百姓、对扶贫工作的热忱。

  说是“日常”,因为其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戏剧化的突发状况。主创摄影师似乎就是第一书记的好友,跟随他们的脚步,用镜头不徐不疾地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所思所感。如第一段“为你翻越”,开篇即是雄奇壮美的雪域高原西藏,在西南边陲、海拔4200多米的定日县,年轻人旺青罗布是一个只有56户人家小村子的驻村书记。镜头下,旺青罗布纯朴的笑脸、为牧民奔忙的脚步,不时穿插他对当地情况的介绍,养殖合作社、牧民视若珍宝的羊、羊的天敌——狼的出现等,真实而鲜活。镜头里的那些羊神气漂亮,每一只都凝聚着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摆脱贫困的希望所系。

  真实记录,如同艺术手法中的白描,没有过多地渲染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或凶狠狼群的威胁,也没有刻意地强化第一书记的精神。但是牧民和第一书记对羊的重视、收获的喜悦、第一书记淳朴敦厚的性情,这些已然通过极富表现力的镜头、细节一一传递。正是这些全身心投入工作、可敬可爱的第一书记,和当地村干部一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起了最坚实的根基。

  影片中的4位第一书记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的代表。他们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条件怎样艰苦,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处处都有他们战斗的身影,而这也正是影片第三段“为你战斗”的主题。这是发生在我国黑龙江——国家粮仓的脱贫故事。原本丰收在即,当地却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台风,齐齐哈尔拜泉县林泉驻村第一书记王路和当地村民苦干56天,终于完成了玉米的抢收、脱粒,直到让每一粒粮食都稳妥存放到了国家的粮仓。

  旺青罗布和王路,两位年纪相仿、不同民族的第一书记,都不太擅长言辞,但质朴的话语却有着真实感人的穿透力。无论是“为你翻越”雪域高原,还是“为你战斗”在东北黑土地上,无论是为一只羊,还是为了一粒粮食,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而这正是“国之大者”!影片中,脱贫攻坚战中无比亲密的党群关系,各族群众对第一书记发自内心的尊敬已深入人心,无需更多语言。

  影片第二段“为你照亮”与第四段“为你守护”同样彼此呼应。文化扶贫、易地搬迁是脱贫的重点工程,也是由来已久的大难题。如“为你照亮”中,由于牵挂四川西南的布拖县教育发展,胡小明这位曾经的扶贫干部重返故地——当地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萦绕于心,单是这份不忍、不舍就令人动容。为了让孩子们上学,一个都不能少,胡书记翻山越岭寻找失学儿童、说服家长;为了照顾孤儿姐妹,胡书记有着父亲般的宽厚……如插曲所唱“爱不说出口,付出已足够”,因为“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

  第四段“为你守护”中,刘恭利这位女性第一书记的雷厉风行令人印象深刻。刘恭利所在的贵州毕节坡头村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典型,亟需易地搬迁“挪穷窝”。这本是惠民政策,但故土难离,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更要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搬迁进入倒计时,刘恭利宛如一位女将军,虽忧心如焚,又指挥若定。她还帮助盲人贫困户“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以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故事结尾处,刘恭利和母亲、女儿涕泪长流,“守护大爱”的她却无法陪伴家人,泪水中有委屈、有心酸,更有着三代人之间深深的牵挂、理解与自豪。

  冯永成、黄文秀、王新法……影片最后还用俭省笔墨,速写了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1800多位第一书记的群像,形成了4+N的叙事结构。至此,全剧的主题自然升华,亲情与爱国爱民情怀融于一体,深深感动了观众,也自然地实现了银幕内外的审美共情。

  纪实影像的力量与节制的诗意点染

  《我们是第一书记》以真实影像的纪实感带给观众质朴清新的感动,没有摆拍、没有做戏感,也摒弃了情景再现的戏剧感。航拍中的雪域山峰雄奇绝美,像袒露的大地怀抱;牧民粗大的骨节、瘦硬的双手,道尽了劳作的艰辛;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纯美的笑容生动可爱,令人心醉疼惜……这一切都构成了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纪实美感。其中,段落式的黑白影像带来的视觉张力尤其震撼,它与彩色影像的衔接过渡自然顺畅,令人叹服于拍摄团队在视听表达上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难能可贵的是,剧中第一书记、村干部、牧民、农民全都是真人出演。作为非职业演员,处于被拍摄状态能神情自然并不容易,由此可推想拍摄团队与拍摄对象日久相处的不断磨合。最终,每段故事如流水般自然天成,足以见出主创积累的素材厚度与剪辑所下的细致功夫。

  这种功力还体现在主创对艺术藏与露、表达与留白的选择上。影片在艺术表达上十分克制,情感处理摒弃刻意强化或过度渲染。如第二段胡小明和家人通电话时一边说着按时吃饭、不熬夜,另一边已是星辰璀璨。此处影片的剪辑节奏并不作过长停留,而是点到为止。再如东北黑土地上的村民对城里来的第一书记的夸赞,真实、接地气,调门不高,由此使影片的艺术风格更蕴藉隽永,将诗意想象与深厚余韵留给了观众。影片最后对已牺牲的第一书记的表现并没有展开,一是篇幅容量所限,二是和影片的主旨、风格有关。影片定位于第一书记的生活工作常态,保持了全片克制的艺术分寸,这正是由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凸显第一书记平凡中见伟大的创作主旨所决定的。

  影片在视听影像上追求出新,但并不追求视听奇观,或是为营造影像动效而刻意炫技,这也让影片充满了新闻纪实电影质朴清新、行云流水的气质。片中的音乐与插曲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年轻的战场》《亲爱的孩子》《奉献》等都对影片的氛围基调有点染之功,给人以真挚沉实的感动。

  《我们是第一书记》公映恰逢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6周年之际,影片也一定会以它的新闻纪实感和影像诗意的独特魅力走进观众心中,向伟大的脱贫攻坚战致敬,留住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第一书记的身影与真挚心声。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作者:戴清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