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发展成就  > 详细页面

乌海市绘就幸福美好民生画卷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5日 浏览量:

  累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5万套,13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

  将全市整合划分为786个线上线下统一的网格,实行“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管理模式,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6.8%以上;

  取消药品加成,每年减收3000多万元,药品议价采购每年减少药费支出4000万元,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2个,共签约22.88万人;

  全市18.9%的幼儿园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园,实现农区、棚户区公办园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4%;

  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从之前的70%、65%提高到2021年的86.4%、75%;

  ……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就,是乌海市社会发展建设的真实写照,更是乌海市向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回眸过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城市转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一幅写满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惠民生提品质

  城市旧貌换新颜

  作为一座因煤而兴的工矿城市,乌海市曾经依矿而建的工矿棚户区有大大小小17片,居住着6.6万户近20万人,超过城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棚户区内,房屋老旧不堪,没有统一的排水、供热配套设施,污水、垃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从2007年开始,乌海市启动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并牢牢抓住“建得好、搬得顺、拆得掉、住得稳”4个关键环节,一年一个台阶向前推进。

  家住乌海市乌达区永昌佳苑小区的居民王金秀曾是乌达区黄白茨煤矿的工人,从参加工作开始,他们就一直住在矿区。前些年,受益于我市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他们一家从煤矿棚户区搬进了乌达城区的新楼房里,走进了幸福的新生活。“等了整整40年,终于告别了矿区,搬进了大楼房,你说能不高兴吗?”王金秀笑着说。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乌海市累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5万套,13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

  “十三五”期间,乌海市将2000年之前建成的105个老旧小区,全部纳入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正在改造的81个小区也有序推进中。“我们这楼是20世纪90年代盖起来的,20多年了,排污、暖气、供水管网三天两头出问题。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改造小区,新换了管网,重新硬化的地面,还给小区做了美化。现在住得比以前舒心多了。”家住海勃湾区国税住宅楼的华爱梅说。2021年,乌海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6个,涉及居民4006户,35.26万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乌海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1.21亿元,新建换热站33座,新建市政燃气管网78.36公里;新增燃气用户5.2万户、加气站24座,燃气普及率达到97%;新增供水主管网167公里,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100%;改造老旧管网451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3%、100%;建成甘德尔公铁立交桥及80座公共卫生间等一批重点项目。

  走进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一排排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便民超市、幼儿园、电商服务站等配套齐全。漫步在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整洁宽敞的街道上,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以红砖为主的特色民居让人眼前一亮,广场、卫生院、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在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西行客栈,村民住上了“上下圈梁、结构柱、现浇顶、通上下水、带卫生间、抗八级地震”的房屋,圆了几代人的“安居梦”。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乌海市农区环境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从实施改房、改街、改墙等工程到新修道路、兴建文化广场,再到水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布新局促和谐

  城市转型助发展

  滨河二期位于乌海湖东岸、甘德尔山脚下、中心城区南部,是乌海市环山环湖区域的黄金节点,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滨河二期功能定位为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乌海未来的创智活力湾、缤纷宜居城,规划商务商业、文创休闲、旅游服务、生活居住四大核心功能。2021年4月15日,乌海碧桂园项目开工奠基,标志着滨河二期建设正式启动,将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20年以来,乌海市立足于打造全区一流、争当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模范生”目标,搭建起“1+3+20”贯通市、区、镇(街道)三级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体系;按照“1+5+N”模式,积极升级完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一体化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将全市整合划分为786个线上线下统一的网格,实行“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管理模式;全面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8大项141小项任务,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全力打造集排查受理、分流转办、在线指导、督办考核于一体的闭环式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平台,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6.8%以上。

  张继臣和老伴儿马金言都已年近耄耋,平常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老两口总是感到特别发愁。自2020年海北街道办事处推出“管家小北”服务平台后,老人经常会利用该平台的“推送宝”功能,精准求助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我们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好,许多家务做起来挺困难。每次发出求助信息后,青山社区都会第一时间派人来帮忙,服务热情周到,心里很温暖。”张继臣说。

  “您好!欢迎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助您?”“我的车被挡住了出不去,需要车主来挪车!”“请提供对方车辆的车牌号码……请稍等,我们立刻帮您联系车主!”“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我市的亮点工程,自运行以来,为市民提供24小时政务咨询、便民服务、举报投诉等政务服务,推行扁平化的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协调指挥全市200多家成员单位做好城市管理工作;通过收集民情民意,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积极承担城市综合治理基础工作,为市民提供家政服务、商品配送、商务预订及开锁等社会服务,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此外,我市按照社区、镇办、区级和市级4级机构日常工作流程,建设了集全员人口采集、社保服务、低保审核、证明发放等17大类功能的智慧乌海民生服务平台,配发了智能入户采集终端,实现社区基础信息一张表采集、社区服务一个平台办理,大幅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减轻社区工作量。

  近年来,乌海市以“统筹发展、协同共享、优化创新、实用高效”为原则,以城市为整体,将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信息化应用,先后被国家列为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宽带中国试点、“互联网+政务”试点城市。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也在增强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育英才保健康

  绘就民生新画卷

  近年来,乌海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为依托,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复查和监测机制。

  “十三五”期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达95.4%,位居12个盟市第一位,全市18.9%的幼儿园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园,实现了农区、棚户区公办园全覆盖;全市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中、高职教育体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93%,“双证率”达96%;大力实施“阳光分班”“阳光中考”工程,实行“网上报名、查分、录取”,中考全部环节公开透明,保障教育公平;取消高中阶段择校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优先改善农区、矿区等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保证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走进市实验小学,操场已改造成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室内体育馆传来孩子们打球的欢呼声;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厅一应俱全。市实验小学教师王艳梅感慨说:“从教30多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城市实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也是乌海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乌海市以健康乌海建设为统揽,医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十三五”期间,乌海市进一步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形成了以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龙头,市蒙医中医医院等5家专科医院功能互应、错位发展,4家区级医院为骨干、16家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1+5+4+16”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区各家公立医院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医院签署对口合作协议,采取远程会诊方式,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稳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分层管理和双向转诊,基层就诊人次大幅增加。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2个,共签约22.88万人,为群众就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取消药品加成每年减收3000多万元,药品议价采购每年减少药费支出4000多万元,全部让利于民。

  “近几年,我们医院各方面快速发展,尤其自2016年医院搬迁新址以来,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合作,各临床科室均与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长期聘请知名专家来我院带教、坐诊等,目前,医院已经形成周周有专家、科科有合作的医疗合作模式。”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医院副院长樊志平说。

  近年来,乌海市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目前,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层次多样、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截至2021年3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2770人,工伤保险参保90655人,失业保险参保90060人。从200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再到全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21年来,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作用不断显现和发挥。

  回眸过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乌海市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展望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乌海市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谱写出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