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传媒 > 报刊杂志  > 详细页面

最早的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刘雯佳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浏览量: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兴起于20世纪初叶。最初的10年,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用蒙古、藏、朝鲜、维吾尔、满等民族文字出版的近代报刊。《婴报》、《西藏白话报》、《月报》、《伊犁白话报》是最早的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婴报》(蒙、汉合璧)是内蒙古地区第一份蒙古文报刊,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该报创办于1905年,4开,隔日刊,石印。社址设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右旗王府“崇正”学堂院内。该报以“启发民智、宣扬新政”为宗旨,主要刊载国内外重要新闻、科学知识、内蒙古各盟旗政治形势的动态及针对时局的短评等,免费投递。辛亥革命前后终刊。当年在学堂任教的邢致祥说:“贡王办教育办报纸,不但蒙藏尚在梦中,就连热河全省也未闻有一处。”其创办人贡桑诺尔布,出生于1871年(一说1873年),卒于1930年(一说1931年)。

  《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创办于1907年四五月间,其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位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联豫、张荫棠有一共同点,就是都出使过欧美,通晓洋务,并具有爱国主义思想。驻藏期间,他们的主要功绩是收回了中央在西藏的主权,先后“请拨银两,编练新军,改官制,铸银元,举办汉文藏文传习所、印书局、初级小学、武备学堂、白话报馆等”,大胆改革,实行新政,但是,清末的西藏“锢蔽已深,欲事开通,难求速效”。他们认为“与其开导以唇舌,实难家喻户晓,不如启发以俗话,自可默化于无形”,于是他们便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参照《四川旬报》及各省官报的办法,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藏文报刊《西藏白话报》。这是西藏地区第一家近代报刊。

  继《西藏白话报》之后,在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最早的朝鲜文杂志《月报》。该刊于1909年由延吉“垦民教育会”创办,其宗旨是向朝鲜族人民群众进行反日启蒙教育。此间尚有《大成团报》、《韩族新闻》、《新兴学友报》、《延边实报》等朝鲜文报刊陆续出版。

  在西北,《伊犁白话报》是新疆地区辛亥革命时期唯一的少数民族文字的革命报纸。该报创刊于1910年3月的伊犁惠远城。由冯特民主编,主要撰稿人有冯大树、李辅黄、郝可权、郑方鲁等。他们都是在1910年前后随同新军协统杨缵绪从湖北调到新疆的湖北籍的同盟会员。《伊犁白话报》用汉、维吾尔、蒙古、满四种文字出版,汉文为铅印,满、蒙古、维吾尔文为油印。由中国同盟会主办,日刊。设有《摘登来函》、《转载专件》、《演说》、《爱国话历史》、《本省新闻》、《译报》、《杂俎与闲评》等7个栏目,报道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各种消息,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向少数民族同胞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教育,号召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反对清朝封建独裁统治。内容丰富,文字新鲜活泼,深受读者欢迎。由于报纸的宣传,新疆地区的同盟会会员日益增多,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积极投身于革命。该报除在新疆发行外,还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影响之广,印数之多,在当时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中首屈一指,1911年11月被勒令停刊。当年,伊犁有维吾尔族、回族,还有游牧的哈萨克族、蒙古族。《伊犁白话报》面向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压迫的宣传。1912年1月的伊犁起义,能够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伊犁白话报》的宣传鼓动功不可没。在西北,除《伊犁白话报》外,同期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还有《新报》、《伊犁日报》、《觉悟》、《解放报》等。

  民国时期在北京出版的有《蒙文大同报》(1912年)、《蒙文白话报》(1915年更名为《蒙文报》)、《藏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1913年)等等。此外,还有“大总统登记在案,由内务部发行”的《新闻》和由西北筹边使署主办的《朔方日报》等。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约有二三十种(不含少数民族创办的汉文报刊)。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出现一方面打破汉文报刊一统天下的格局,同时也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在辛亥革命前后参与社会政治论争的积极性。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此时尚处于单一性的发展阶段,除了报刊这个媒介外,再也没有其他媒体了。虽然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发展缓慢,品种单一,但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越过了原始形态,径直进入近代化报刊,显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跳跃性。

参考资料:白润生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