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源推荐  > 详细页面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调研回顾之三: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学术研究和政策演进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王铁志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2日 浏览量:

  编著按:2000年7月,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由这项调查研究引发了政府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具体政策,并连续制定多个五年专项发展规划,实施具体帮扶项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今年,这项调研活动已过去了20年。为了纪念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活动,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我们选编了项目组织者和参与者王铁志老师的部分文章,形成“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的历史回顾系列文章,为关心这项研究活动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中国对少数民族包括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由来已久,如1930年,凌纯声先生就在松花江下游围绕赫哲族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情形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实地田野调查,后来出版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这部书的内容包括赫哲族的历史、名称来源、人口分布、文化、语言等等,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学史上最早的科学的民族志,作者所进行的赫哲族调查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的科学民族田野调查。

  对少数民族包括人口较少民族的大规模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组织了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三项大调研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料,以此为基础,国家民委组织编辑出版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其中就包括了28个人口较少民族每个民族一部民族简史、一部民族语言简志。

  但对人口较少民族进行优惠政策扶持,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费孝通教授曾讲,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不能让每一个兄弟民族落伍。这一理念也体现了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特别是弱小民族发展的无产阶级博大胸怀。

  一、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渐进过程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特殊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地区先行到中央有关部门推进的渐进过程。

  1.鄂伦春族下山定居

  鄂伦春族是游猎民族,过去居无定所,住的是简易的仙人柱,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就曾帮助鄂伦春族下山定居,采取政府补助部分资金,鄂伦春族群众出力的方式帮助他们建设新居。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1953年实现定居,共设9个定居点,建土木房屋313栋,公共用房50栋。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有6个猎民新村,1954年是1958年实现定居,当时建房213栋。1953年,黑龙江省300多户、1303名鄂伦春族同胞下山定居,鄂伦春人从此告别了世代以游猎为生的历史。下山定居不仅让鄂伦春族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也有力地推动了鄂伦春族社会经济发展

  2.人口特少民族类型提出

  在20世纪80年代,人口特少民族的发展问题也曾引起民族工作部门的重视。在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中,就提到要重视赫哲、俄罗斯、德昂等十一个少数民族的工作。并提出:“这些民族人口很少,更要注意认真贯彻民族平等政策,搞好团结。在经济、教育、文化事业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在民族大家庭中共同发展繁荣”。但当时主要是从对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给予照顾的角度提出这一问题的,还没有制定专门扶持这些民族发展的专门计划。不过中央文件提出这一问题,对后来形成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3.扶持“三小民族”的特殊措施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对当地的人口特少民族实行了特殊政策。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民族统称为“三小民族”,黑龙江省则把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统称为“三小民族”,他们在高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中对这些民族实行降分录取政策,鄂伦春自治旗还对考上大学的鄂伦春族学生还给予高额奖励。在国家帮助下,这些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较快,如鄂伦春族三姐妹刘晓春、刘军、刘翠兰同时在中央民族大学和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她们在一起身着鄂伦春族服饰的照片笑容灿烂,一时被多家报刊争相刊载,成为展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成就的生动样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三小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发生显著变化,促使政府对他们进一步采取扶持政策。如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在50年代,一曲“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真实地描述了鄂伦春族生存状态。而郭颂的一首《乌苏里船歌》,也把赫哲族如歌似画的渔猎生活描绘得令人心驰神往。但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和人为破坏,这些民族赖以生存的渔猎资源逐步耗竭,他们的生产生活遇到困难,不得不实行转产。但要让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的民族放下猎枪、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收起渔网下到农田去种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部门都先后实行了政府主导的帮助“三小民族”转产的扶持计划。

  4.帮助赫哲族、裕固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在这一时期,扶持“小民族”发展的政策也由地方局部先行发展为中央有关部门推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民委实施的帮助赫哲族、裕固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计划。1992年召开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在中央财政中专门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少数民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大多数都很落后,这项工作从何入手呢?民族教育的主管部门首先想到了人口特少民族,于1993年开展了赫哲族和裕固族教育专门调研,并从民族教育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经费,对这两个民族进行集中扶持,使他们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5.基诺族和布朗族“两山”集中帮扶试点示范

  扶持“小民族”发展的政策也体现在少数民族扶贫开发方面。1999年,国家民委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基诺山和布朗山开展了对“两山”基诺族和布朗族的集中帮扶试点示范工作,先后投入73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安居工程、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培训及产业开发等七大建设项目、198项子项目,实现了村村通水、通路、通电,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等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问题。

  二、“小民族、大政策”的发展思路

  把人口较少民族作为一个独特类型专门研究并制定专门的扶持计划,是与费孝通教授倡导的“小民族、大政策、大发展”的思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民族研究工作者紧扣时代命题研究方法创新的结果。

  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研究工作者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民族研究如何为现实工作服务。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民族研究曾有过一个历史辉煌,当时配合民族工作所开展的民族识别调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等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当时调研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真实详细地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社会面貌,成为民族研究必备的参考资料。在20世纪90年代,民族研究如何再创历史辉煌呢?当时曾有人提出要搞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大调查,用三至五年时间做个全面调查,摸清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各民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因为与50年代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发展,人们的知识系统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考虑运用一些新的理论知识,采取一些适应当代特点的民族问题调查研究方法。在这一背景下,后来产生了两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成果。

  一是典型调查。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选择了部分民族,一个民族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旗县开展了“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并陆续出版了第一批调研成果。与此类似的还有云南大学的少数民族村寨调查,56个民族一个民族选择一个村寨进行点上的全面调查。与50年代的普遍调查不同,这类调查是典型调查。

  二是社区研究。这一时期,西方关于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国内,受其影响,一些民族研究采取了社区研究的方法。如1997年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在福建召开了“畲族社区研讨会”,民族社区研究不仅范围小,容易操作,还突出了问题意识,容易把握一个民族的特征和发展线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次会上,费孝通教授与国家民委的有关负责同志一起商量,准备先从东北的一些人口特少民族社区入手,如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民族社区开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这类研究,探索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适合这些特点的民族工作内容和方法。

  费孝通教授是中国德高望重的民族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他曾率先携新婚妻子王同惠深入到广西花篮瑶腹地进行民族调查,为此献出了年轻妻子的生命。1988年3月,当时作为国家民委顾问的费孝通教授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加快小民族发展问题。说“这些民族社会发展水平低,传统文化不很复杂;人数又少,人口规模不到10万,帮扶难度不大,重点在于发展经济、文化”。在一些学术研讨场合,他也多次阐述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看法。1999年,他以近90岁高龄之躯赴黑龙江省赫哲族村寨进行调研,形成了“小民族、大政策”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思路。2000年春节,时任国家民委主任的李德洙同志带领我们到费老家拜年,费老系统地谈了他的想法,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专门调研,提出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他提出:如鄂伦春族、赫哲族,可先易后难,将这些人口较少民族问题先解决了,脱贫一个,宣布一个。并把这个想法概括为“小民族、大政策、大发展”

  根据费孝通教授的建议,国家民委将开展“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研”纳入2000年政府部门工作计划。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

  专家学者的想法能够转化为政府行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想法能与政府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因此,考察与这一行动计划得以形成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背景以及民族工作部门工作思路的发展变化。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能够得以实施,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提出来的。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的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邓小平同志讲“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他同时还提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体现了党中央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国家发展大局,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

  西部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可以说西部大开发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朱镕基总理讲西部大开发有三个因素要考虑,一是民族因素,二是经济因素,三是边疆因素。实际上这三个因素都与少数民族有关,因为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50个分布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75%都居住在西部。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这种状况不改变,全国的小康就不能实现。这些地方又地处边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西部大开发带来西部大发展,但西部大发展也不完全等同于少数民族大发展。如果西部开发出现这些地方的大城市快速发展,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仍然很落后的情况,这种发展就不是很成功的。要把西部大开发政策具体落实到少数民族身上,应该有一种合适的形式。就是不仅要提出宏观政策,还要把这些政策的落实到项目上,使少数民族在开发中真正得到实惠。为此国家民委倡导发起两项行动计划,一个是“兴边富民行动”,另一个就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于1999年由国家民委倡议提出,2000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启动。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2.2万公里,其中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一半,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毗邻而居。这项行动的主要目标在于推进陆地边境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达到兴边、富民、强国、睦邻的目的。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通过实施规划,边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效果突出,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为边境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也是这项计划的一部分,因为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区,而且许多是跨界民族。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民族的工作,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也有利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开展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研,并由此制定和实施扶持他们发展的特殊政策,既符合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也符合民族工作部门的工作思路,同时也发挥了学术研究部门的特长和优势,几个方面有利条件的结合,促成了调研成果很快转化为政府决策,使之成为一项学者参与政府决策的成功案例。

 


 注释:   

 暂缺俄罗斯族语言简志。

 郝文明、王铁志主编:《中国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6页。

 刘晓春《鄂伦春族发展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写照》,《中国民族报》2020年10月3日

 国家民委、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19页,1990年版。

 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教育》,北京,长城出版社,第212页,2000年版。夏铸等主编:《中国民族教育50年》,北京,红旗出版社,第508页,1999年版。

 江家福:《高山景行 伟人情怀——回忆费老关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国家民委离退休干部局编:《我与民族工作(第一辑)》

 于长江:2000,《小民族 大课题:从和赫哲族说起》,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论文。

 李德洙:《认真研究和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李德洙:《认真研究和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人民人报》,2005年5月28日,第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