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特色村寨研究  > 详细页面

文化放大镜·传统村落 让更多人在传统村落中看到“乡愁”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小华 2018年05月14日 阅读量:

  青海幅员辽阔,境内山脉高耸、河流纵横、湖泊众多,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亚洲肾脏”之美誉。青海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多宗教和顺并存,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等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科学、深入开展,2014年,住建部委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施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在青海,完成这一项目的重任交给了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西宁市湟中县苏尔吉村民居

  为了摸清本省传统村落的家底,从2015年至2017年,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盘点和记录。青海省传统村落资源相当丰富,但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条件差异性较大,调查工作困难重重。民间文艺工作者克服困难、深入田野、采集信息、拍摄资料。到2017年底,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已覆盖全省六州两市,这样大规模地为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在青海省尚属首次。这项工作为今后传统文化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了图文依据,使传统村落真正“守得住根”“留得住乡愁”。

黄南州同仁县郭麻日村古城

  青海民居建筑类型丰富、村落风貌形态多样,是青海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其传统村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无论是农耕社区的五亩之宅,还是游牧族群移动的帐篷,都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其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受地理气候、历史因素等影响,青海各传统村落的人口密度、村域面积和村民从事的主业等各不相同。同一地区各村落之间虽然地貌特征大致相同,但因局部的植被条件存在差异,所以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及木材用量上稍有差异。东部农业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一个自然村分建为两到三个行政村。这些村落通常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共同祭祀的山神和共同供奉的寺庙。而青南地区的一个行政村下辖5至7个自然村,辖区面积约300至500平方公里,有两三座寺院。山水地貌、拉则(神山祭祀台)、经幡、寺院、佛塔、石经墙及错落有致的碉楼民居建筑,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青藏高原传统村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玉树州玉树县歇格村民居

  2017年,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青海省美术馆和北京民族文化宫相继举办了“中国传统村落(青海)图片展”,对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开发之间如何做到有机结合,如何发掘传统村落文化中的精髓,以及对现有高原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与展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两次展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通过这一平台,青海省展示了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及尚未列入名录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的传统村落的样貌,并提升了青海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理念,吸引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之中,让更多的人通过展览看到自己的“乡愁”,将这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意识传递出去,彰显高原文化之美。

  江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山脉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屏障。青海是名山之宗、江河之源,保护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新时代呼唤我们有新作为。为了让更多人在传统村落中看到“乡愁”,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