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大美村寨 > 省份 > 云南  > 详细页面

中国壮族传统古村落——马碧村

来源:广南县人民政府网 2023年07月24日 阅读量: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马碧村,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莲城的西北部;距离县城68千米,距乡政府所在地46千米,距村委会所在地5千米。隶属者兔乡者莫村委会,国土面积3.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38.9 亩。全村共133户683人,均为壮族。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056毫米。其地处清水江河流上游,是国家3A景区,从丘广公路的珠琳镇三家寨村处经过7千米的柏油路,即可到达千年壮寨——马碧村。

  马碧村前流经一条河流,宽约50余米,是者兔乡境内最大的河流。村寨依山傍水,村民沿河而居、枕河而伴,村子周围被山林包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一座50米长的铁索吊桥横跨川流而过的马碧河,是该村外出及上山劳作的唯一通道。其文化底蕴深厚、原生态壮文化元素较多,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壮族寨子依然保持着淳朴、勤劳、热情等优良传统。目前,在国内成村连片的壮族干栏建筑已经寥寥无几,因而马碧村成片的干栏建筑显得弥足珍贵。为保护传承好传统的民居吊脚楼,2019年6月21日国家将马碧村、革里村等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载入了史册。

荣获中国传统村落马碧村牌匾(乡政府提供)

远眺千年壮寨马碧村(兰天明摄影)

鸟瞰马碧村(乡政府提供)

地处清水江河流上游的马碧河(乡政府提供)

独具特色的马碧桥(乡政府提供)

马碧村寨门(乡政府提供)

  据《广南县志》记载,马碧村落始建于清代,其先民因生计需要,迁徙至此聚族而居。由于马碧村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夜郎(贵州且兰)经古句町国(广南王府故地)通往交趾(越南)的特磨古驿道上,又是“滇铜外运、粤盐入滇”重要通道。

  马碧,原称“马逼”或“马鼻”。该村地名的来源,说法不一,但有一个接地气的说法。早在千余年前,这个村子的祖先赶着壮族人家最得力的水牛,带着最轻便的生产生活工具,决心寻找一处符合稻作民族“居水头、驻田坝,鱼肥水美、稻谷飘香”的田园水乡定居。路过此地时,领头托着祖宗牌位和家族族谱等珍贵物件的红鬃马,径直向山顶上冲去。到了山顶红鬃马便再也不动,并不停地打着响鼻,向祖先头人连连示意。祖先头人一看这场景,便觉得这是马的旨意:“这可能是天意,这马鼻声示意我们不走了,就在此地安家吧”。此后,祖先头人就把这个村子取名为“马鼻”。建成后的马碧村民风淳朴,家业兴旺,找到这如“碧玉珍珠”的水寨山乡,祖先头人格外欣慰。当即决定村子的名字仍叫“马鼻”,但这个“鼻”字,要换成金珠碧玉的“碧”字。从此后,“马鼻”就改成了“马碧”。同时,也将寨前的清水江改叫“马碧河”。

  另外,马碧村还流传了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无锁神庙。在很久以前,马碧村人烟稀少,草木丛生。马碧河一年四季蜿蜒流淌,像一条长龙奔腾不息。据说,那时候河中龙族活动频繁,龙族(的额)和人类几乎一样多,分不清是人类还是龙族。但是,聪明的 “博摩”(祭司)会辨认龙族与人类的区别;龙族脖子上有三条浅红纹,从来不抬头看天,如果龙族抬头望天,就会遭到雷击。那时在坝塔(马碧河岔河)有一条街,是周边村子年轻人谈情说爱的热闹街市。要是你还是一个单身的,只要你到坝塔街玩玩一两街,便一定会找到心爱的伴侣。九龙山、革雷瀑布的龙族也会经常来这儿赶集,有时遇到不高兴的事就会兴风作浪,危害村民。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很惧怕龙族。春去冬来,革雷瀑布的龙太子就看上了九龙山的龙女儾偏姑娘。通过双方龙王商议,认为两家门当户对,便定下了这门婚事。从此,九龙山和革雷瀑布两个龙王就成了亲家。儾偏嫁到革雷瀑布后,双边龙族经常来往,后来因为一些琐事谈不来,把事情闹僵了,革雷瀑布龙王召开会议,想把儾偏姑娘休掉,龙太子就将这事告诉了儾偏。儾偏放出信鸽,将这一变故告诉了自己的父王。九龙山龙王闻信后,就亲自带领大队兵马前去找革雷瀑布龙王讨个说法,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马碧时,有探子来报,革雷瀑布的大军已在六郎村设防。九龙山龙王见这里山清水秀,就命令队伍安营扎寨,把马碧作为营地。此时,双方已是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月宫里的儾海(月亮姑娘)就邀约雷公、濮侬师祖神布洛陀组成和事组,出面调和此事。在和事组多日努力的游说、调和下,双方认识到,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利,还会造成生灵涂炭,于是就放弃前嫌,重归于好。同时,两龙王也看到:在他们两边来来往往的协商期间,马碧人热情好客,经常酒肉招待他们。于是,他们表示不再伤害这里的人并义务护佑这一带的村民。马碧村村民为了表示感谢龙王的不伤及义务护佑之恩,就在村边搭建了一座神庙。而且神庙的庙门从来不用挂锁,也不准随便开门,只允许寨老在过节和祭祀的时候才可以开门,要是他人乱去开门,那这年村子里就会有灾难发生。更神的是,如果你不注意,到神庙边折树摘花,回到了家你就会流鼻血,甚至折寿命。所以要是外乡人靠近神庙时,本寨人就叮嘱你不要乱摘花折树。神庙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和十五晚上都会有祭祀组捧着菜肴去祭祀龙王、山神,祈求他们保佑村寨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大吉。

  马碧村以壮族传统建筑杆栏式民居风格为主,全木结构的百余间楼房,坐北朝南,别具特色。其中杆栏式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的有118户,村内杆栏式民居修建年限久远,部分民居已越百年历史,是典型的壮族民居村寨,有着千年壮寨的称号。

  杆栏式建筑风格墙壁结构为木板,屋顶为青瓦屋顶,檐角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屋内宽敞透气,整个建筑精巧别致,干燥通风,便于看管畜禽和防贼盗,古时还有利于抵御野兽的侵袭,居住舒适有利于防虫害。楼房多数均为开三间以上,内为三层,底层用于堆放柴草、舂碓、推磨、喂养畜禽;中层为人居,距离地面1.8米左右,铺设木板,干燥防潮,客厅、厨房、寝室均设于此。多年来,受森林资源减少、建筑材料稀缺、建设技艺逐渐失传等因素的影响,杆栏式民居的保护变得极为珍贵,也是挖掘和研究壮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

  陪衬着壮家特有的全木式干栏民居,养在“深闺”的马碧村,河两岸是稻田,整个村子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杆栏式民居因地形坡度而显得错落有致,整个村庄以居住区为中心,外围周边及房屋前后绿树成荫,果树成林,村子周围被山林包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马碧河带着时光川流而过,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画面展现在眼前。

 

养在“深闺”的马碧村(乡政府提供)

节日祭祀(乡政府提供)

美食展示(乡政府提供)

喜迎客人(乡政府提供)

传统工艺碾布(乡政府提供)

薪火相传(乡政府提供)

传统工艺晒布(乡政府提供)

壮锦展示(乡政府提供)

跳起迪斯科(熊平祥摄影)

马碧长街宴(乡政府提供)

  马碧村落的山、水、树、人、村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组成景观奇特、风光绮丽、生态原始、别具情韵的圣土净地。村民们喝着干净的自来水,吃着天然饭菜,遵循着“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把护山守源提高到法与神共律的高度并承古至今,这样的民族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了。尤其是马碧村这里的手工艺品种类繁多,什么刺绣、编织、陶艺、纸艺、绣缝等多不胜数。村中更是保留了壮族刺绣、布艺生产的传统手工艺,其传统延承了几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壮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多艺、自力更生的美好品质。

  来到马碧村,就像是一场美妙的时光探奇。漫步马碧,庭院错落,古道深深,一幅壮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远远看着吊脚楼上的老人和猫,温暖的让人一瞬间热泪盈眶。或许,这才是内心真正的平静吧!在村庄中除了可以感受到淳朴、鲜活的民族风情之外,更为珍贵的是,在这里寻觅一种在都市森林里久违的轻松与感动。

  浪漫情人节,“三月三,赶花街”是壮族同胞最热闹、喜庆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壮族的浪漫情人节。每年,马碧村都有欢庆“壮族三月三”的习俗。节日当天,随处可见具有浓郁壮族风情的耍牛头舞、铜鼓舞和纸马舞,身着盛装、头戴银饰的壮家妇女更是送来祝福的歌声和美酒。

  节日前一天,村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竜”(“竜”为壮语“森林”或者“树林”之意,是壮族的神灵,包括寨神、山神、土地神、植物神、雨水神等)活动。节日当天早晨,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毛边布鞋、绣花鞋垫、自制土衣、头帕、花线、项链等物品到街场进行交易。晌午的时候,男女老少就邀约亲朋好友背着盛满花糯米饭的精制竹箩、绣花挎包,选块平整干净的空地围坐一起,取出在家烹煮好的花糯米饭等食品,共进午餐,以此结识好友,畅叙乡情。中午时分,穿着五彩花衣的壮族同胞聚集街场,勒少(小姑娘)、勒冒(小伙子)们走走窜窜,左顾右盼,寻找唱歌对象,老人们则信步游走,花街像是万花簇拥。

  节日这一天,从马碧村的风雨桥行至村内广场沿路设下酸、甜、苦、辣四道拦门酒,热情好客的壮家人会献上原生态的壮族舞蹈、山歌、古乐器表演,再拿出上好的腊肉、花米饭、土酒、红鸡蛋等特色美味招待远方的客人。

  目前,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村民们保护修缮老房子,村子也制定了干栏式民居保护村规民约。2015年村里成立了千年壮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运作,村民的利益与村寨的旅游发展捆绑,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收入也随之而来。同时,以千年壮寨为示范,打造传统村落保护性旅游,将千年壮家古寨打造成集周末度假、传统壮民族文化体验、原始农耕文化体验、沿河休闲景观、河道观光漂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村,按照不同区域,规划不同的旅游项目及景点,成为“山上时令瓜果,田中生态蔬菜;村内民居民俗,沿河休闲垂钓;河上自然漂流,路上徒步观景;进村观景体验,出村满载而归”的休闲、度假、体验新景观。

  

  资料来源:广南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