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人物 > 文化人物  > 详细页面

一位藏族“折翼”青年的艺术跋涉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文静 2022年10月31日 阅读量:

雍忠卓玛与唐卡老师丹巴绕旦

画作《我和它》雍忠卓玛供图

  端坐在绷着白布的画架前,雍忠卓玛左手拿着画笔,全神贯注地绘制唐卡,让人很难注意到,她的右边垂着一只空荡荡的袖子。童年因意外失去右臂,33岁的藏族女画家雍忠卓玛从绘画中积攒力量,抵御人生的变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绚烂。

  今年3月,雍忠卓玛的首场个人画展“以心为印”在西藏牦牛博物馆举行,展出的88幅作品涵盖唐卡、油画、素描、水彩等绘画类型。于她而言,这是自己绘画生涯的重要节点,而这背后是一个关于梦想和成长的故事。

  仰望星空,世界也被他人点亮

  成长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一个小山村,雍忠卓玛的童年被鲜明地分成了两段。10岁前,她是个“野孩子”,奔跑、玩耍在美丽的若尔盖草原上;10岁那年,她因一场意外,右臂被截肢。此后的童年,“那个孩子王被锁在心里”。

  为了出院后能尽快回到学校,雍忠卓玛在术后3个月的住院生活里,就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画画。她在病床上画的第一幅画是父亲。

  重返学校后,雍忠卓玛变得胆怯、自卑,敏锐地感受外在的目光。她常待在教室里,出门总要站在同学的左侧,“害怕被人发现空荡荡的袖子。”

  上初中时,美术老师认为她有绘画天赋,鼓励她画画。后来,她考上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正式走上专业学习的道路。十几岁时,她徜徉在对绘画的热爱中,但困难来源于现实,“不敢一个人去画室,因为要经过很大的操场,害怕别人的目光。”

  2008年,因为“5·12”大地震,学校推迟开学,雍忠卓玛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父亲知道我喜欢唐卡,帮我联系了甘肃拉卜楞的一家唐卡艺术中心,让我去学习。”从那年开始,她每年寒暑假都去甘肃或青海学画唐卡。

  临近毕业,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雍忠卓玛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要去四川美术学院继续学画画。“我晚上躲在被子里,用网速特别慢的手机上网查怎样才能考上川美。”那个夏天,她选择到成都上考前培训班,“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在外独自生活。大概是因为对画画的渴望,要不然我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在培训班,她已经无暇顾及内心的不安,每日白天学画画,晚上复习文化课,铆足了力气学习。

  2011年,雍忠卓玛如愿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开启期待已久的大学生活。“大学是我真正独立的开始,也让我对画画更加坚定。”学习路上,她把勤奋和专注视为自己的“密钥”。几乎每个周末,她都在画室静物写生,苦练画技;因为不方便携带画板,她放弃和同学外出写生,只能对着照片临摹。

  “要想和其他同学一样,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大学期间,她不仅取得过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还被评选为优秀大学毕业生。

  大学毕业后,成为唐卡画师——这颗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2015年,她只身前往拉萨学画唐卡,师从勉唐派唐卡国家级传承人丹巴绕旦。

  唐卡的绘制,繁复、精细,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相较于其他学生,雍忠卓玛的学习之路更辛苦。她白天在画室画画,晚上到家继续画。“常常画到半夜12点,腿都站不起来。”

  在经过4年的唐卡度量经学习后,雍忠卓玛终于在2019年得到老师的认可,开始创作毕业作品《三世佛》。2021年10月,她从西藏丹巴绕旦勉唐派唐卡学校毕业,艺术之路也有了全新的走向——唐卡画师。

  在仰望星空的时候,雍忠卓玛的世界也被他人点亮。采访中,她反复提到“幸运”这个词。2012年,她陪同老师去广州办画展,遇到了一位叫赖志坚的“汉族叔叔”。“叔叔想资助我,又怕伤我自尊心,就花了1万元买下我所有的画。”她正是揣着这1万元,独自去拉萨学画唐卡。

  雍忠卓玛的故事常被贴上“励志”的标签,但她认为,“画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一直在画画,但无所谓坚持。”

  在绘画中与自己和解,收获自由

  面对怒吼的狂风,一个少女举起双手,奋力抵抗,长发向后飞舞……因为袖子会被风吹动,雍忠卓玛从来就害怕风,在作品《可怕的风》里,迎风而立的少女成了勇气的化身与写照。

  在另一幅作品《强壮的手》里,少女站在人前,右手异化成一棵树,茁壮而有生命力。雍忠卓玛认为,正是画画,让她开始接受自己,与自己和解,并收获了自信和自由。

  作为一名唐卡画师,雍忠卓玛对水彩的喜爱,则离不开唐卡学校的同学海海的影响。唐卡学校里,女性学员只是少数。初到拉萨,雍忠卓玛独来独往,往返于学校和出租房之间,直到她结识了从北京来的海海。

  长雍忠卓玛几岁的海海,被她亲切地称为“姐姐”。彼时,作为更成熟、专业的画者,海海不仅鼓励她接触更丰富的绘画形式,也与她分享不同的艺术理念和作品。朝夕相处中,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在艺术创作上共同进步。

  “我慢慢在绘画中更放得开自己,对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完成更具有表达意义的作品。”从那时起,雍忠卓玛在画唐卡之余,开始创作水彩作品。

  2019年,海海毕业离开拉萨,雍忠卓玛“心里空落落了很久”。这次个展上的油画、水彩等作品,正是她始于2015年的创作。“如果那时候没遇到海海,可能就没有这场展览。”她说。

  雍忠卓玛的个人画展受到业内外的诸多好评,也有观众专程从外地去拉萨观展。展览结束当天,雍忠卓玛特意和画作《我和它》合影,并将合影发布在社交平台上。“这是我与牦牛博物馆结缘的作品。”她向记者介绍。画面上,穿着藏袍的少女闭着眼睛,用左手抚摸牦牛的面颊,额头轻触牦牛鼻尖,表情宁静祥和。

  “画上的牛实际是我家的一头老耕牛,名字叫拉洽。它是我们的家庭成员,在收割完青稞的时节,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雍忠卓玛用画笔定格了自己和拉洽惺惺相惜的一幕,这幅作品也感动了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后被该馆收藏,这也成为举办画展的肇始。

  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是雍忠卓玛绘画作品的重要表征。在《和云对话》《抽象作品集》等作品中,她把对世间风物的观察,转化成流畅的线条、色彩斑斓的画面。“画画把我的眼睛和心锻炼得更敏锐,我想用我的画笔,把那些大家都能察觉却又一闪而过的瞬间定格下来。”在一场关于藏族女性力量的主题演讲中,她从容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对绘画的理解。

  艺术家、画家裴庄欣认为,雍忠卓玛是爱思爱想的人,她有丰富的内心和情感以及独特的人生体验,她将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以一种欲言又止、欲张还藏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今,生活中的雍忠卓玛依然羞涩,比起画室,她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作画。喝咖啡,是她除了画画最大的爱好。每天清晨,咖啡、洗笔、音乐,她在住所开始一天的创作。

  “彩虹是我笔下的颜色,也是自己的颜色。”展览结束后,雍忠卓玛的名字被更多人知道。她说,“一直画下去,是我自己的愿望。而现在,一切才刚开始。”

作者:文静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