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人物 > 历史人物  > 详细页面

八思巴(1235~1280)

来源:西藏在线 2023年06月26日 阅读量:

  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中的第五祖,元代著名宗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

  宋端平二年(1235)八思巴生于后藏贵族昆氏家族。藏文史籍称卓衮八思巴罗追坚赞贝桑波,汉文史籍记载各异。在佛教典籍中,八思巴意为“慧幢”,法号“慧幢吉祥贤”。幼年从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习佛法。宋淳丰右四年(1244)随伯父萨班赴凉州(今甘肃武威)谒见蒙古阔端太子。途经拉萨,从伯父在大昭寺出家,受沙弥戒,取法名罗追坚赞。1246年抵达凉州。次年,受阔端之命随萨班学习显密宗法和“五明”诸论。十一年(1251)萨班去世,八思巴接任萨迦派法王,与贡嘎宁布、索南孜摩、札巴坚赞、萨班·贡噶坚赞共同称为“萨迦五祖”。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在南征大理返回途中,与八思巴在开平府(今内蒙古多伦)相见,商洽藏族宗教首领与蒙古皇室关系,被奉为上师。这次会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此把萨班与阔端二人开创的乌思藏地方与蒙古汗国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系推上新的高度。

  1254年八思巴为忽必烈及王妃、子女传经说法,并授以金刚乘密宗大灌顶。次年,八思巴在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受比丘戒。1257年在忽必烈支持下朝礼山西五台山,开创元、明、清三代藏族高僧与五台山的联系。翌年,作为佛教代表之一在开平府忽必烈主持的佛、道辩经中胜出。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继大汗位后,赐封八思巴为国师(后称帝师),授以玉印,令其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同年在中央设立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授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掌总制院院务。八思巴以国师身份统领全国释教及西藏各派僧众,形成了元代“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的格局,开创元以后历代帝王任命帝师的先例。次年,八思巴返回萨迦,筹建卫藏地方行政体制,建立了地方行政事务由本钦总管,宗教事务由国师掌管的制度。六年(1269),八思巴抵大都,向忽必烈呈献奉命创制的八思巴字,忽必烈随即下诏颁行。次年,八思巴被晋封为“皇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辅治国政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加封大宝法王,赐玉印。

  自此以后,元朝历代皇帝都依其制设有帝师一职,包括八思巴在内,前后共设置14任帝师,绝大多数由萨迦昆氏家族或其亲信担任。九年(1272)在甘、青、藏区传布萨迦教法。十三年(1276)返回萨迦寺,自任萨迦法王,为萨迦派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之始。十七年(1280)于萨迦寺拉康拉章圆寂,忽必烈追赐谥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在大都修建了舍利塔。

  八思巴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他在元中央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结束了西藏400年间陷于分裂、割据、战乱的局面,他曾两次往返于萨迦和内地之间,主持规划和建立元朝在藏族地区的各级行政机构,派官设治、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屯戍军队、处理纠纷,把乌思藏纳入元中央政府统一下的中国行政区域。同时,他带动当地佛教各教派上层人物与元朝建立关系,加速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其次,沟通了藏蒙汉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协助元朝政府在乌思藏各地设立驿站,建立与内地紧密联系的交通网。

  此外,他还积极吸收汉、蒙古等民族文化,在元政府机构里,设立专门的译经所,翻译大量梵经。著有《道果传承·礼供》、《密续修正·幼树》、《续部目录》、《彰所知论》、《帝王教授集·明饰》、《菩提道藏》、《萨迦五祖文集目录·幻钥》等,有3函传世,印版在四川德格印经院。他为皇太子真金所传佛法被汇集为《彰所知论》,最为著名,全书分为器世界、情世界、道法、果法与无为法共五品。后人沙罗巴将该本译为汉文,元大德十年(1306)刊印成书,后收在《大藏经论部·印度小乘论》中。八思巴还收集了各种藏文佛教经论和古籍,组织抄写,萨迦寺大殿保存的大量珍贵经典多数为当时所造,为保存和发展藏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评价

  八思巴在世任国师或帝师期间,除了推动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之外,为元朝的稳定、发展以及全国各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交流,均作出过巨大贡献。正如王森先生指出:“看起来,八思巴首先是继承了他伯父萨班贡噶坚赞的内向政策,进一步巩固了西藏地区和祖国中央的关系,而且还带动了汉藏、蒙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 实际上他们只是蒙藏两族统治者之间的结合,但是在客观上他也起了密切祖国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八思巴去世后,元朝中央的帝师制没有改变,帝师职位一直由萨迦派高僧继任而延续。如八思巴后由其弟仁钦坚赞担任帝师,之后,由八思巴的侄子达玛帕拉热噶斯塔任帝师,其后帝师由益西仁钦担任,总共产生十几位帝师,随著元朝的灭亡而终止帝师制。 通过以上对萨迦五祖的介绍,大致可以了解萨迦派在藏族地区如何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根据藏文史料,萨迦五祖中的前三祖称为白衣三祖,因为他们都没有正式出家受比丘戒,而是身著俗衣以居士身份自居,故称白衣三祖,后二祖称为红衣二祖,因为他俩正式出家为僧,受过比丘戒,身著红色袈裟,故称红衣二祖。萨迦五祖之后,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为萨迦派的不断发展继续发挥过巨大作用。其中萨迦四大拉章始终是萨迦派蓬勃发展的四大支柱。萨迦四大拉章分别为希托拉章、拉康拉章、仁钦岗拉章和迪却拉章。萨迦四大拉章起源於元朝帝师贡噶罗追坚赞时期,贡噶罗追坚赞将他的同父异母的众多兄弟,分成四个拉章,由他们分别担任各个拉章的主持。 希托拉章是在南喀饶比坚赞任萨迦寺主持时期开始建立,南喀饶比坚赞的儿子贡噶坚赞(1331-1399年)任希托拉章主持时,又将该拉章从萨迦迁徒到曲弥地方,并由其子嗣相继担任拉章主持。其最后一位主持是贡噶扎西坚赞(1349-1425年),曾被明朝封为国师,他去世后绝嗣,遂将希托拉章转入仁钦岗拉章,作为相对独立的拉章已不复存在。 拉康拉章的第一任主持是贡噶坚赞柏桑布(1310-1358年),其子却吉坚赞(1332-1359年)为第二任主持。拉康拉章的主持一直由该家族成员相续担任至十六世纪左右,拉康拉章趋於衰微。 仁钦岗拉章始於绛央敦悦坚赞(1310-1344年),其主持依次是达瓦坚赞、绛央钦布、喜饶坚赞等。仁钦岗拉章的传承,传到第三、四代后,大约在十五世纪左右被中断。

  八思巴文  

  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造出了八思巴文。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因为元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所以对其统治帮助很大。

  推荐书目:《元朝帝师八思巴》,陈庆英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