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影视 > 新媒体  > 详细页面

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孟凡丽 周贝贝 2022年07月11日 阅读量: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平台。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捍卫网络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引导各民族捍卫网络安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一是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将爱国主义贯穿融媒体发展全过程,生动讲好爱党爱国故事,创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汇聚网络正能量,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印刻网民心间。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引导各民族始终牢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了统一的伟大祖国,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二是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构建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的网络安全防线,加强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网络屏障。让互联网成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增量,坚定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高度认同。

  优化网络生态。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要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一是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应用新技术、新媒体丰富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传播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二是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注重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大力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让互联网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增量,坚定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引导各民族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既倡导中华文化一体性的网络表达,又鼓励各民族优秀文化通过网络空间创新交融。二是提高网络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拓展道德建设新空间,构建网络行为新秩序,打造文明创建新品牌,创作更多展示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形成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网络纽带。让互联网成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增量,坚定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画好网上同心圆。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二是为网络空间注入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深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等认识。让互联网成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增量,坚定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

  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紧贴民生,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用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让各族人民深刻感受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二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互联网成为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增量,坚定各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作者简介:孟凡丽,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周贝贝,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学生工作部教师。)

作者:孟凡丽 周贝贝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