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器具  > 详细页面

西藏木碗

来源:西藏旅游 2022年07月12日 阅读量:

  在西藏的古老歌谣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丢也丢不下,带也带不走,情人是木碗该多好,可以揣在怀里头。将情人比作木碗,可见人们对木碗的珍爱。一只小小的木碗,承载的,是藏民族经年的岁月中,对本真生活的朴素情感。

  木碗分“男女”,大小各不同。在西藏,木碗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不仅是生活人必需品,也是身份的象征。藏族同胞有随身携带木碗的习俗,对很多人来说,木碗远比黄金更为珍贵,有的人一生只使用一只木碗,并且会选择将这只木碗传给子孙后代。随身携带木碗并不是个人习惯,而是一种群体行为。长久的使用过程,发展出来独特的木碗文化。

  西藏人家里,每家都有2~3只造型非常华丽的木碗,大小不一。这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大的木碗,是男主人的,小的木碗,是女主人的。整个碗形也有很大的区别:男用碗低矮,开口大,显得稳重,女用碗的形状则要修长得多,并且非常注重光滑程度。

  普通人家,就是纯粹的木碗,而如果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家,木碗上面还有许多装饰。他们的木碗,一般都是银质碗盖,上面雕刻着吉祥的图案,家境特别好的人家,木碗的碗身会镶嵌许多金银。碗沿上镶嵌的,主要起装饰作用,碗底镶嵌的,不仅是装饰,还可以让客人明白:我的酒,你可以放心喝,没有毒。碗腰处,会留出一个地方,让人明白碗是木材作的。这也变相地说明了在西藏,木碗比金碗更受人欢迎。最富有的人家,仍然使用木碗,只是这个木碗上面会镶嵌许多宝石。

  木碗在古代随身挂在腰间

  古代西藏官员,随身佩有一个碗套,俗官挂在腰边,既是一种装饰,又是官阶大小的标志。俗官挂在腰间的这种餐具叫“贾赤布雪”。“贾赤”是汉式小刀,“布雪”是装在缎制碗套里的木碗。

  官员们使用的木碗,固然也非常注重外面的金银宝石包裹,而木碗本身,也有一套非常固定的学问,盛开水不裂,摔到地上不会破,不烫手不冰手,体轻而质固,经久耐用,可以爷孙相传。用这种碗盛食,可以完全保持食物原味,吃酥油糌粑等油肉类食品犹为适宜。比之于一般瓷碗,是碗中上品。

  这种木碗一般都是选用一些稀有杂木的节或者根雕琢而成,除了材料本身,在加工过程中的工序也十分重要,必须要加工出来一些独特的花纹,比如磷火纹,或猪鬃纹,或猫头鹰眼纹等,有这种花纹的碗,就要格外名贵,在西藏很多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谚语:“一只上等木碗等于10头牦牛。”

  加查木碗最富盛名

  西藏的木碗,尤以山南地区出产的最为出名,加查县就是西藏最富盛名的优质木碗出产地。加查木碗,绝大部分都使用核桃树,最主要的原因是核桃树材质细腻坚实,纹理美观,同时加查地区盛产核桃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需要几人合抱的核桃树比比皆是,因此铸就了加查木碗的美名。

  木碗的制作工艺一般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木碗制作过程可分为五步:一是选材,二是风干,三是制坯,四是细磨,五是上色。

  选材以节大、疙瘩多的为佳,就算运气很好,一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一根合适的材料。节好的,树材可能不好,树材上佳的,又不一定能碰见好的节或者疙瘩。

  选好材料,背回家之后,需要将材料用土或者肥料掩埋,或者挂起来风干20天左右,这样可以去掉水分,避免材料破裂。接下来就是技术活儿了,先粗加工,制作成胚,再细磨、上色。其中,“细磨”两字说来容易,做起来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木碗最后必须要做到四周的厚薄均匀,划线也要准确,碗底平稳。最容易出错的就在这里,一个木碗花上一天的时间,勉强成型,结果在最后的打磨过程中破裂掉,于是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宣告作废。

  最后的上色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一般都是先上红色染料,再刷一层清漆,这样木碗会呈现出橘红色或者黄色。

  加查的木碗,还有一种是用杂木制成,具有防毒功能,非常名贵。这种木碗的选材非常讲究,是用一种寄生的植物,藏语名为“吧”,做出来的木碗木质黝黑透亮,纹路非常细,若是配上银饰,则可以十分明显地预防毒药,这在以前,可是日常生活和外出旅游的最理想餐具。

  

  资料来源:西藏旅游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