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民族工艺研究  > 详细页面

生产性保护视角下白族扎染工艺的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杨景翔 涂叶芳 2020年02月19日 阅读量:

传统扎染产品  

扎染新产品

    

  白族扎染作为云南大理白族的传统手工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作用、外部文化的影响,传统白族扎染工艺面临着新一轮挑战。

    

  从兴盛到危机,白族扎染的兴衰沉浮

  从古至今,扎染工艺的兴衰沉浮,除了与人的自然需求、精神需求密切相关,更与社会需求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今,扎染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提高了社会对其的关注度。然而,在保护的同时如何保证其“活”下去,是众多非遗项目无法回避的问题。

  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村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周城扎染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就闻名全国。民国时期,村里有30%的村民加入马帮,其余70%从事扎染业,这是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即使不做扎染,村民也一定要大量种植板蓝根,再卖给染坊人家。那时的周城村,漫山遍野都是板蓝根。

  据大理市扎染厂原厂长陈靖泽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周城扎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扎染布料的生产基本都是由大工厂来完成。扎染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地人的需求,还远销日本和美国。其中,出口日本的份额较大,出口总收益每年可达五六百万美金。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白族扎染同其他地区同类型产品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受到机械化大生产冲击,制作依赖手工、扎布耗时长、浸染原料成本高的本地民族扎染企业面临生存挑战。白族扎染制作之一的“扎”是整个扎染制作工序的重中之重,扎布工艺操作之复杂以至于机械设备无法代替人工操作,因此在“染”上做文章,成了扎染工厂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无奈之举。周城扎染厂的部分从业者开始放弃纯植物染料板蓝根的生产工艺,转而使用“蓝靛”化学染料,导致扎染原有的价值消失,市场萎缩,大量工厂倒闭关停。

  近年来,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周城扎染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村里现有300多户做扎染,扎染的制作流程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小作坊负责做出设计图,交给会扎花手艺的老人进行扎缝,再由手工作坊收购,统一进行浸染漂洗等后续工作。为了适应旅游商品市场的需要,扎染工坊也适当加大了对花色品种的开发,从原来的10多种图案、几种针法,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种图案、40多种针法,扎染的产品由原来单一的头巾、手帕发展成现在的床单、桌布、门帘、沙发等50多个品种。

  然而,由于是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制作,如今的扎花技术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扎花技术娴熟的女性大多是中老年妇女,老龄化现象严重。由于扎花手工费很低,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扎染艺术在民间很难找到传承人。

    

  以保护本身价值为基础,迈出创新的步伐

  当前,白族扎染面临着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在生存空间逐步萎缩的大环境下,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紧扣生产现状,以保护本身价值为基础进行探索创新成了当务之急。在眼下这个大环境条件下,谁抢先跟进了创新的步伐,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上占领先机。

  青白扎染坊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意辉经营的扎染手工工坊。它能够发展至今,靠的是“三原则”:一是坚持传统工艺;二是坚持植物印染;三是坚持创新。

  生产制作对于青白扎染坊而言,很能映衬其“清清白白”的寓意。工坊先自行设计好所染图案,而后分发给附近村落熟悉“扎布”工艺的村民完成。尽管“扎”工序繁杂,所耗时间长,手工人群少,在现阶段也不能对其进行改进,因为改进了传统工序,就是削减了扎染的传统文化价值。在扎布工人工价普遍较低的大环境下,清白扎染坊给出了当地市场的最高工价。

  在染料使用上,所售布料虽然花纹不一,但放眼望去均是蓝青布,唯有青与白,再无其他颜色。青白扎染坊承诺绝不使用化学染料,染料均使用纯天然的板蓝根染料。为满足自身板蓝根染料的用料需求,陈意辉包下了3块田地专门用来种植板蓝根,不但达到了自给自足的效果,还给游客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感受,从而有力证明了自己的用料宗旨。店铺后院摆放着几个大型老式染缸,一整套浸染工作流程就在这里敞开完成。

  青白扎染坊如果单单在既“清白”又“固步自封”的原则下生产,很难适应市场需求。所幸的是,他们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中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在不影响传统文化和传统制作流程的前提下,在适应市场需求、在生产样式上进行了创新:将原本只是生产布料的成品稍作加工,制成短袖、裙子、帽子、挎包等现代服饰样式,推出了以扎染为布料的抱枕、茶杯垫等家居用品,更加契合了游客的实用需求。在销售渠道上,青白扎染坊自制网站和网店,努力在互联网上寻求商机以扩大市场,形成了有效的销售网络。

  青白扎染坊还为游客开设了扎染课程,有体验性课程和长期课程两种。体验性课程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扎染的传统制作工序,不但可以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体验乐趣,还能将做好的成品带回家作为纪念。长期课程是针对一些对扎染工艺较为感兴趣的人群,教给他们整个扎染的制作流程和背后的传统文化。这种做法,一方面增加了除单一售卖扎染成品以外的收入,使得工坊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还宣传和推广了白族扎染工艺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使得扎染工艺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被更多人传承。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