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艺术研究  > 详细页面

踏寻彝家欢歌

来源: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24日 阅读量:

  提到巍山的彝族打歌,就不得不说说字升老师。字老师在当地称得上是“打歌通”。1966年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后,30多年来一直从事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加工、创作、演出等工作。他跋山涉水,走遍村村寨寨,参与完成了“巍山县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并凭借扎实的音乐知识功底,改编了近百首民族乐曲。他的30多个作品获得过省、州的不同奖项,他主编的“哄娃娃调”、“彝山夜”、“彝山情歌”3个作品在云南省首届艺术节和两届中国艺术节上受到好评。另外的13个作品曾分别在日本、泰国和欧洲等国家演出,17首民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

  一说起巍山的打歌,字老师立刻神采飞扬,眼里闪烁着快乐。说到兴之所至时,他就着小院的空地,舞了起来。那淳厚的嗓音伴着优美的旋律和洒脱的舞步,带人进入一个精彩绝伦的打歌世界,难以自拔。眼前这个纯朴热情的彝家人,就是最真实自然的打歌人。

  巍山彝族自称“腊罗拔”,“拔”是人的意思,即“腊罗人”。“踏歌”又称“打歌”,彝语为“阿克”,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所谓:“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无论婚丧嫁娶、飘梁竖柱,吉庆佳节,山林庙会,彝家人都要举行打歌。

  巍山打歌历史悠久,有较多的历史文献记载:唐·樊绰《蛮书》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芦笙,或吹树叶,......用相呼召”。清·康熙《蒙化府志》载:“宴会则踏歌跳舞。”《蒙化府志稿》:“婚丧宴客......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一人居中吹笙。”      巍宝山文龙亭现存的《松下踏歌图》,就绘记着从前人们打歌的场面。

  巍山打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凡是有人群聚会的地方都要打歌。

  初看打歌似乎平稳单调,其实不然。当打歌进入高潮时,那变化万千的舞步,优美的舞姿如重阳的菊花千姿百态。马鞍山打歌热烈粗犷奔放,场中关公舞刀翻滚有很强的战斗性,催人振奋,那十六平摆又显得轻盈娇美,恰似鸳鸯戏水,而那三翻三转的大转又犹如一套格外健美的技巧运动,有力的勾脚又似充满韵味的体育竞技。五印的打歌抒情优美,男子的下蹲全转,敏捷潇洒;女子的半转、全转婀娜迷人。而东山的打歌,男女动作对比强烈,相互映衬,男子比较活泼跳跃,女子则含蓄典雅,特别是中间的双刀对舞又显得雄健威武,既是充盈音乐韵味的优美舞蹈,又是刚健的武术。青华的南山弦子歌又显得别具一格,彝家打歌中惟有它用汉语唱调,祭祖打歌时还要在场中摆设三牲供品和点燃香钱纸火,笛声婉转,三弦铮铮,女子手拿羊皮,步步典雅,动作前后大幅度摆动,造型大方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巍宝及云碧一带的打歌,既有马鞍山打歌及五印打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巍山彝族打歌在历史文化长河里酝酿发展,逐步形成了不同地区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东山打歌,十分讲究规矩。打歌都有规定的日期,不许随便打歌。各个时节的打歌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二月八”是彝族最大的节日。这天彝家要杀鸡宰羊,把宰了的羊挂在树上,用树枝把村口的路堵塞起来,谓之“栅大路”。一般情况,村里人都不出去了。傍晚,全村老少打歌起舞,饮酒狂欢,通宵达旦。东山一带打歌后,还要“抢客人”,谁家抢到的客人多,谁家就有福气。每场打歌都有一家做东道主,要事先邀请歌头,开始前先在歌场中烧一堆篝火,再请寨中有声望的老人开场。老人双手将芦笙举过头,呼唤“起、起!”称“祭芦笙”。众人围火喊“呼啊喂!”才能缓缓进入歌场打歌。打歌中的大刀是圣物,平时要放在公房中,每打一把刀都要杀牛祭祀。不同场合的打歌,用不同的套路和唱词。

  西山打歌要开放一些。打歌是西山彝家重要的生活内容,无论什么场合,约束甚少,任何人都可在歌场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只要芦笙一响,人们就围拢打起歌来。

  五印打歌是巍山几种打歌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一般都在婚丧节庆或上梁立柱的吉日夜间进行。“小鸡足山庙会”、“老黑棚”、“财神会”等庙会白天也进行打歌。“二月初八”在牛街乡阿徐地热水潭的打歌最为热闹,届时方圆百十里的彝家男女老少都要赶来,夜间凡周围有一点平整的场地,都成了打歌场。五印打歌,歌场上也比较自由。打歌时男子用手掩耳,用假嗓唱调,男女一唱一合。

  青华南部流传着一种“青华弦子歌”,打歌时是用汉语演唱打歌词的,所以,又叫“打汉歌”。弦子歌是围绕一张供桌跳,虽烧篝火,只供旁观者取暖用。打歌时,男舞者抱弹一杆约1米多长的大三弦,女舞者披长羊皮褂,打歌开始后,将羊皮褂脱下卷成一团持于左手,右手拍击用以伴舞。

  马鞍山打歌是巍山打歌中最奔放流畅的一种,以青云打歌为代表,节奏明快多变,动作粗犷奔放。这一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都要打歌。自古以来,各村轮流做东道主。青云打歌除庙会打歌外,每一场打歌都有东道主,东道主事前需拜请歌头(有名望的民间歌手)。打歌日傍晚,在歌场的中央烧起一堆篝火,备下米酒,人们在芦笙、笛子的引导下,以篝火为圆心围成圈,踏地为节奏边唱边跳。人们尽情地展示嘹亮的歌喉和健美的舞姿,流露肚中的才华。东道主不断地添柴加火使篝火越烧越旺,热情地给歌手敬酒递烟传茶,歌场气氛如奔腾的大海一浪高过一浪,通宵达旦。

  巍宝山打歌则蕴涵了更多的历史色彩。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巍宝山山会期间,附近的彝族群众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打歌。

  巍山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传承千百年,构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20世纪50年代巍山马鞍山的青云打歌就进了北京,向首都人民献艺,滇池湖畔多次留下了彝家人打歌的身影,苍洱之滨彝歌荡漾,巍山打歌多次夺魁。上世纪80年代巍山彝家一行十二人以云南民间艺术团的身份东渡日本,参加东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公演,受到了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

  如今,在荣誉与喝彩声中,巍山打歌人依旧踏着快乐自在的节拍,继续传递着彝家人的热情。

  

  资料来源: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