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民间文学 > 神话  > 详细页面

“拦牛”,一个美丽的传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雷学业 2019年07月30日 阅读量:

  在湘桂边境的二宝顶山麓,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东部山区,有一个美丽的苗族聚居乡——兰蓉乡。民国以前,该乡叫做“拦牛峒”,是古代城步的“五峒”之一,地域面积包括现在的城步兰蓉乡和白毛坪乡。“拦”,苗话意思为“留”,“挽留”,“拦牛”就是说要把仙牛挽留下来。“拦牛峒”,就是挽留仙牛的地方。

  说起“拦牛峒”,还真有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白毛圫(今茅坪镇境内)逃出了一头大白牛,它就是民间传说的“大仙牛”。仙牛沿山而上,逃到南泥坪这个地方,有人在前面阻拦它,想把它留下来,但是没能拦住,仙牛一直往前奔去。后来,南泥坪这个地方就被人叫作“拦牛坪”了(现儒林镇拦牛坪村)。仙牛逃出南泥坪来到唐家冲口,适逢一苗族闺女磨完一盆米浆,待姑娘一转身,一盆米浆便被又饥又渴的仙牛眨眼吃光了。此后,这个地方就被人叫做“浆坪”(今儒林镇浆坪村)。仙牛继续朝南奔走,翻过楂子坳,朝山冲狂奔而去。远远地它看见一农妇在路边挑水,仙牛以为要拦它,便冲撞而过,不小心身子碰着农妇扁担的镣钩,被挂落大片牛毛。以后,这个地方就被人叫做“牛毛冲”(今兰蓉乡青云村)。仙牛顾不得身上疼痛,继续沿着巫水河顺流而走。人们早已闻讯而出,纷纷来到巫水河边挽留仙牛,上游有人拦它,下游也有人拦它,但都没能拦住它。仙牛一口气沿河而下四五十里,躲进了县城东郊的白云洞,至今没有出来。从此,巫水河上游的村寨就被人叫做“上拦牛”(今兰蓉乡新寨、水源等村),巫水河下游的村寨被人叫做“下拦牛”(今兰蓉乡尖头田村)。“上拦牛”、“下拦牛”被合称为“拦牛峒”。解放后按其谐音改称为“兰蓉”了。

  关于这头仙牛的故事还有一说。相传很久以前,位于湘桂边境的十万古田(今汀坪乡境内十万古田)有一头大仙牛,在一个艳阳天,仙牛在十万古田拉犁,天气炎热,仙牛口干舌燥,饥渴难忍,便跳出古田去寻水喝。它拉着犁铧跑出几十里山路,来到一个山槽里,正在山槽里开田的几个村民发现了仙牛,有意挽留它,便一齐放下工夫设卡阻拦,可是卡来卡去都卡不住,竟然让它逃走了。这个地方后来被人们称作“卡田”(今白毛坪乡卡田村)。仙牛继续沿着河流往下奔,来到一个狭长的大坪,正在大坪里耕作的十多二十个村民发现了仙牛,也一齐上来挽留它,可左拦右拦前拦后拦都没能拦住,只是抓掉仙牛身上的几根白毛而已,后来人们便将这个抓落仙牛白毛的大坪叫做“白毛坪”(现白毛坪乡白毛坪村)。仙牛沿河狂奔而下,一口气逃进了白云洞,从此再没出来。

  原来,这头白牛竟然是玉帝的仙牛,玉帝得知它犯了仙规,下凡尘惹了祸,罚它前去耕古田十万。仙牛耕完古田,饥肠辘辘,便下山寻找食物,一路寻到巫水河上游,得到了爱牛如命的苗族同胞的热情挽留。不意苗胞有心,仙牛无缘,它的归宿不在这里,它要到离县城较近的白云洞内去歇息。时光千载,白云悠悠,仙牛至今隐居在白云洞内,化身成为“石牛”了。你若有兴游览白云洞,还真能在洞底的暗河中一睹这头仙牛的风姿。

  这个美丽的传说也成就了兰蓉和白毛坪,从唐宋至明清,官方和民间都将这两个地方合称为“拦牛峒”,新中国成立后称为白毛坪区或四区。因为这里是仙牛出没的地方,自然沾了“仙气”,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情淳朴,物产富饶,风调雨顺,“峒”泰民安。黔峰山,金紫山,二宝顶···名山高耸,群峰竟秀,土地肥沃,万物争生。这里是湖南“三湘四水”中沅水的发源地,巫水欢歌,一路西流,汇于沅江,注入洞庭。千百年来,“拦牛峒”兴学重教,人才辈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祖国输送了数以千计的建设人才。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