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建筑工艺  > 详细页面

用“绣花功夫”重现古城原貌

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江月 2019年05月30日 阅读量:

  为防止青砖破碎,从房顶上拆下的青砖要用软管道运下来;老房子里每一根木头都有一个编号,以便原样再安装;为了重现古建筑的“素颜”,需要挖地三尺,剥下几层墙皮……2019年3月7日,记者走进市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项目L型街区修复工程施工现场,感受古城如何在“像做针线活一样”的精准修复中获得新生。

  从人民路与四牌楼街交叉口,经过一道施工铁门进入四牌楼街。一眼望去,狭长的道路两边,一栋栋古建筑被脚手架“遮着脸”。在最靠近人民路的一栋建筑,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房顶上的一块块青砖拿下,再通过一段长长的软管道运送到地面。“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青砖破裂。这些砖是有历史感的,我们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施工方常熟古建的项目经理丁徐告诉记者。

  往里走,一处皖派穿枋式建筑的木柱横梁上贴着不同的编码。“这里的每一根木头我们都有一个编号,这样重新装上去的时候能保证它们都在原来的位置上。”丁徐说。这处项目编号为“四牌楼街-C8”的古建筑已经完成主体修复。门口贴着的介绍显示,它是一家明清时期的传统店铺,青砖黛瓦、硬山顶、两侧三级墀头,是其鲜明风格。

  四牌楼街一共有22栋古建筑,其中木结构的12栋,砖混结构的10栋。目前该街主体修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马头墙、窗扇、雀替、下挂落等安庆古街建筑文化特征都一一呈现。“从设计到修复施工,我们都尽最大可能追求恢复原貌。”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肖振波告诉记者,因为安庆是老省会,街区建筑风格多样,建筑的真实面貌跟我们此前用肉眼看到的不是一回事。很多建筑都是民居和私人店铺,添建、改建较多。“有的墙面打开,一层、两层、三层都是后面改建的;地面也是,上面两层都是后来加的,要恢复原貌,就要‘挖地三尺’。”肖振波说。

  丁徐坦陈修复难度大,施工难度也大。“基本上一栋一个风格,图纸要在修复过程中不停地修改。”他告诉记者,为了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历史,还要保证修复后的建筑实用性、安全性,施工人员要像“做针线活一样”仔细、精准。在修复过程中,要对违章建筑、危房等进行拆除、加固,同时对黄梅戏、老字号等安庆特色文化要素进行强化。“我们不是简单的复古‘修缮’,而是面向未来的‘更新’。改造后的L型街区,由四牌楼街、国货街和倒扒狮街三条街组成,是一个能平衡传统风貌和当代社区精神的多元化产物。”项目运营单位、黄山文旅负责人彭陈强说。

 

  资料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