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瑶族人由于经济生活贫困、迁徙频繁,住房十分简陋。宋代,已有“穴居野外”或“剪茅叉木”为屋的“打寮”情况。近百年来,在边远山区还有人居住在简陋的“人字寮”棚舍。一般住屋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的泥墙瓦屋等建筑形式。个别地区还有类似壮族古代建筑形式的“干栏”住宅。
瑶族房屋建筑主要有四种形式:横宽式、杆栏式、曲线长廊式和直线长廊式。房屋结构,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仓库多数设在屋外或村外,甚至远在离村二十里以外的山野田间,所储藏食物亦无人窃取。史籍有“风俗谨厚,见遗不拾”的记载。
瑶族住宅,除一些富裕户建有较宽敞的泥墙瓦屋外,大多数贫苦农民,只能居住在矮小狭窄的房屋或简陋粗疏的茅舍。广西金秀大瑶山坳瑶的传统房屋富有特色,房屋正门有阴阳二门,平时只开阳门,供人出入,阴门紧闭。遇有丧事和家内祭祀时,阴门方打开,供出殡和亡魂进出。
坳瑶民居(刘军摄)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瑶族人民越来越多地建造砖瓦结构的房屋,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楼房也不少。2001年,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罗运自然村(坳瑶村)修通公路后,几年之间,几乎全村旧屋都换成了新房,很多房屋设计之精良,装修之豪华,甚至可以与都市别墅想媲美。
广东乳源县必背镇必背口瑶族新村(王铁志摄)
参考资料:《瑶族简史》编写组 《瑶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