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史志资讯  > 详细页面

蔡美彪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李永超 2018年01月05日 阅读量:

蔡美彪

    蔡美彪(1928年—),浙江杭州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42 年严修(范孙)创立的崇化学会国学专科学校开始开办国学讲习班夜校,十三四岁的蔡美彪每天晚上去听讲,学习写文言文作文,研读孔孟、《左传》、《说文》、《资治通鉴》等。1945年,蔡美彪高中毕业,考取西南联大。正逢抗战胜利,不久联大迁回北京。一年后三校分离,蔡美彪本来读的是北大历史系,被分回了南开大学。大二时,蔡美彪完成学术处女作《辽史王鼎篆正误》。1949年,蔡美彪考取北京大学史学研究部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习蒙元史。研二开始,蔡美彪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助教,先在郑天挺主持的明清史室,参与《明代农民起义史料》编校,不久被罗常培调去金石拓片研究室。1951年秋,蔡美彪去江西搞土改,次年春被派往内蒙等地考察地方语言。毕业后,蔡美彪被调到中科院语言研究所,与罗常培合作完成了《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一书。1953年后,蔡美彪调到近代史所,协助范文澜编《中国通史》,1982年开始,他恢复了对八思巴字的研究,并独立完成《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一书。“文革”中,蔡美彪因《对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几个问题的商榷》一文被批斗,但依旧坚持读书著文。“文革”后,蔡美彪重新开始学术生涯。其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完成《中国通史》的编写,二是主持编写中国地震史料,作为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减灾工作的一部分。十年的时间,出了七卷本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三是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由郑天挺主持,蔡美彪任副主编,同时兼任《辽夏金元史卷》主编,三项工作彼此交叉。蒙元史及其文字研究是蔡美彪的专长。他强调,研究八思巴字,仅凭对现代蒙语的熟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于元代的金石历史知识。即使具备了上述条件,为证得一字,有时也要付出很大心血。2005年8月,为取得北京平谷区(县)元代兴隆寺蒙汉文圣旨碑碑文的第一手材料,蔡美彪亲自攀登瑞屏山,临碑摩挲审辨,终于辨识出拓本中模糊不清的字,于次年发表文章,纠正了某些流传的误释和误译。

  蔡美彪的专著主要有《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辽金元史十五讲》(中华书局,2011年7月)、《学林旧事》(中华书局,2012年4月)、《中华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辽金元史考索》(中华书局,2012年6月)。

参考资料:

  1.田百春:以史为鉴 温故知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蔡美彪,求是,1996年03期;

  2.胡小鹏、俄军:庆贺蔡美彪先生八十华诞“元代民族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1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