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有过或多或少的交往。在金建国以前,女真族主要受到契丹,也就是辽的统治。女真族同契丹的关系,呈现出时而缓和,时而冲突的特点。在契丹统治期间,女真族需要向契丹缴纳赋税,进贡物品,有时会因为契丹的过分剥削而奋起反抗。尤其是在契丹国末期,这种情况更加频繁,最终导致女真族中的生女真完颜部攻灭辽朝。统治与被统治的角色进行了互换。
在辽朝统治期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女真各部力量发生变化,攻伐不已,协调各部凝聚成为更大的集团成为趋势。石鲁任联盟长时,利用辽朝加授的惕隐官身份,讨伐不从者,扩大了联盟。乌古乃任联盟长后,女真以铁为兵器,继续扩大联盟,辽朝因授乌古乃“生女真部族节度使”。到金穆宗时,终于使大联盟号令统一。至此,生女真绝大部分已纳入完颜氏控制之下的大联盟内。
生女真的日益强大,引起辽王朝的不安。辽朝从各个方面限制女真的发展,除了强征马匹外,还要求女真进贡北珠、人参、生金、麻布、松实、白附子、海东青等。在与女真人贸易中,经常强取豪夺,称为打女真。另外,契丹还派重兵防御,辽国皇帝也每年东巡。然而,辽国此时的统治阶级越来越腐朽,常为一己私利而破坏契丹与女真的关系。辽朝统治者每年派“银牌天使”到女真居住地勒索一种称为海东青的名鹰,使者在女真地还要女真妇女陪伴,称为荐枕。为多得海东青,甚至发兵攻入女真境内。
女真各部终于忍无可忍,在首领完颜阿古打的带领下开始了反辽斗争。金收国元年,阿骨打建国称帝,国号“大金”。在金军的打击下, 辽朝统治集团不断发生分裂,投降金朝的辽朝将领不在少数。天辅四年(1120年),金与宋签订了“海上之盟”,共同夹击辽朝。天会三年,辽天祚帝被金将俘获,宣告辽朝灭亡。在辽灭亡前,契丹皇族耶律大石已先前往伊犁河等地,随后建立西辽。尽管金朝一直想灭亡西辽,但终其一朝并未实现。
女真贵族在反辽初期,为了瓦解契丹人,团结各种力量对付辽,阿骨打于金收国二年初诏谕下属,对契丹等诸部官民,投降的或者被俘的,不要以此为罪逮捕他们,以前是酋长的,仍给他们官,并找适宜地方供他们居住。这种宽容政策一直实行到天会十年耶律余睹叛乱为止。随后,金朝加强了对契丹人的控制。金朝让契丹人继续放牧,并且征收赋税,并要求契丹人无偿为女真贵族从事劳动。再来就是从契丹部族征兵,要服兵役。第三,女真贵族对契丹人的反抗实行镇压和捕杀,同时也采用分散迁徙的办法防止他们谋变。这种压迫统治,最终引起了契丹人的反抗,直到金亡,契丹人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
在与西夏党项族的交流过程中,双方因为利益关系,是有冲突有缓和。两者之间也进行贸易。直到蒙古部落崛起,双方因为蒙古族的威胁而进行联盟,但最后也被蒙古破坏。
蒙古部落时期,女真势力较为强大,当时的蒙古族势力尚无法与女真人较量,因此当时的蒙古族是被女真统治的。双方的关系存在冲突和融合,两者间也经常进行贸易等等。到了蒙元时期,女真人成为被统治民族,因为元朝实行的政策原因,那些长期与突厥、汉民族交往的女真人,被元朝官方认定为“汉人”,概因其与其他民族杂处,失掉了本民族的特点。
明代时期,女真族成为明朝统治下的民族之一。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都司进行管辖。女真人也与当时逃到漠北的蒙古族有经济上的往来。直到明末,女真族重新强大,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女真开始拉拢当时的蒙古族,双方不但进行贸易,甚至和亲,将蒙古族的统治人物拉入后来的满足统治集团。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满族能够入主中原,与蒙古族的帮助分不开。
参考资料:李鸿宾等:《中国长城志》·《环境·经济·民族》,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