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概述  > 详细页面

西藏种植业

来源:中国民族百科全书 作者:罗莉 2018年08月23日 阅读量:

  种植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西藏的种植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制约,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1.高寒立体农业的特征非常鲜明。所谓高寒型,即西藏种植业中的四大作物(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皆属喜冷凉作物,特别是青稞只适宜高寒地带种植;所谓立体农业,指西藏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皆随海拔高度不同相应地发生种类更替变化,东部有水稻、玉米、鸡爪谷等喜温作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以上基本消失。冬小麦在低海拔地区作为复种的前茬作物,而到海拔2700米以上地区则需要种晚熟品种,海拔4000米时也可种植。青稞在西藏是普遍种植的作物,随海拔升高,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最后成为高寒地区的单一作物。在种植制度上,随海拔的升高也发生显著变化,海拔2300米以下为一年两熟制,在海拔3000~3200米之间为二年三熟制,在海拔3200米以上为一年一熟制,并以春播为主。2.农林牧结合,为种植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生态环境。西藏的农区,是西藏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来讲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也有利于种树种草,这为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西藏目前的传统农业向立体、高效农业的转化。3.农业基础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传统型农业是其基本特征,靠天种地的被动局面未从根本上打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是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各种植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仍受产量导向的制约。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不计效益,稍富即足的管理方式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现阶段种植业作为西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仍有许多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之处,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扶持的关键行业之一,其主要问题有:1.种植业的战略地位还未牢固树立,致使这个“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力量”较弱,战略地位不突出。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未被充分重视。从政府方面看,一是科技人才严重不足,机构不全;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从群众方面看,由于受整体素质的影响,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相当顽固,宗教意识浓厚,对使用高效率的农业机具积极性不高;对良种、化肥、农药等丰产技术、措施认同难度在增大,接受和使用都要有一个较长的教育、感化和示范带动过程,科学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生产。3.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等“硬件”投入不够,加之使用不当,年久失修,使用率很低。4.农作物种植内部结构因受产量导向的影响,比例不合理,由此决定了西藏种植业长期徘徊在低产量、低效益的水平上。

  针对以上问题,适合西藏特殊情况的发展种植业的措施应该是:1.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这个基础的基础的思想,把发展种植业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2.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文化素质。3.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要增加对科技兴农的资金投入,其次要建立健全各级科研与技术推广机构和体系。4.认真总结经验,推动西藏农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转化。5.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推动西藏种植业由产量农业向产值农业、进而向效益农业转化。6.抓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装备水平。7.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生产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出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