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5日 浏览量: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五指山中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

  船型屋是原始的干栏式的住宅,门开左右。分上下两层结构,居者沿竹梯而上,上层居人,下层用于饲养家畜。一般分为三间,中间为厅,两边为居室;也有前后两间的,前面炒厅,后面为居室。 船形屋是黎族最为典型的建筑,是黎族几千年来建筑的结晶,取材简单,但里面却融入许多建筑智慧,有许多讲究。茅草屋为落地船型屋,长而阔,茅檐低矮,这样的风格有利于防风防雨。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即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

  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白查村现有78户380人,属黎族村庄。白查村完整地保存了81间船型屋。

  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仅有少数几个村庄保留较为完整。黎族船型屋的营造技艺仍未失传。但是让人担心的是,随着愈来愈多黎族村民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古村落,迁入政府统一规划兴建的砖瓦房,当无人居住的船型屋日渐式微直至最后一间船型屋倒塌,当船型屋被世人遗忘,船型屋营造技艺也将失传。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Ⅷ-182

类型: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东方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