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运动介绍——猴鼓舞

浏览量:

  猴鼓舞是苗族、毛南族及瑶族等民族的民间健身娱乐项目,是贵州荔波县瑶山乡白裤瑶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民族民间健身运动,瑶语称为“玖格朗”,毛南语称“堆龚蛮”。

  毛南族猴鼓舞发源于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抵翁寨,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在贵州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独山、惠水县等毛南族、苗族地区,猴鼓舞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是毛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传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山清水秀之地,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早亡,遗下三个儿子,母亲含辛茹苦,全家以到山上采集青冈子酿酒来维持生计。一天兄弟三人到山上采摘青冈子,不知不觉小兄弟与两个哥哥走散了。小兄弟发现两个哥哥不见了,心里十分害怕,漫山遍野地哭喊着寻找哥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密林深处,迷失了方向,最后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山岩洞。原来这个洞是猴子的窝,小兄弟在洞里和群猴一起生活玩耍,饿了就吃猴子们摘来的野果,渴了就和猴子们去喝山泉。年长日久,这个小兄弟的身上渐渐地长满了毛,而且也学会了猴子的语言,但原来的话不会说了。许多年以后,这个孩子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过度,不久就郁郁而终。

  按照毛南族的民风习俗,在下葬当日,要请法师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老人。一时间阵阵低沉的铜鼓声响彻云霄,传到深山老林,正在猴群里玩耍的小兄弟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家乡熟悉的铜鼓声,就不由自主地顺着鼓声找回了家。当他走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仔细张望,发现铜鼓声是从自己家里传出,而且门前挂着白布,两位哥哥正跪在棺材前一边哭一边烧香纸。小兄弟凭借儿时的记忆,意识到自己母亲已去世,就不顾一切地往自己家跑去。但跑进门口后才发现,家里的人已认不出自己,而自己又不会说话,只会猴子的叫声。小兄弟为了向母亲表达思念,围着兽皮鼓不停地跳动,以表示自己离开家人多年的思念之情。当时在场的人们还以为是坡上的猴子下山胡闹,但只见他不停地流着眼泪,总不愿离去,才想到他是不是十多年以前丢失的小孩,当两个哥哥认出他时,兄弟三人跪在母亲的灵前已泣不成声。

  后来,毛南族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用兽皮和掏空的树干做成手鼓,把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以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流传至今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毛南族对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这已成为毛南族从古到今的重要习俗。

  毛南族猴鼓舞源于猴子救助瑶族祖先的故事。传说白裤瑶祖先从广西迁徙经过荔波捞村遇上危难时,山中的一群猴子解救危难并一路指引道路保护祖先,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迁徙之苦及感恩神猴的救护,模仿祖先跋山涉水的动作及神猴聪明伶俐、抓耳挠腮、活蹦跳跃的神情姿态而产生了猴鼓舞,以前常在葬礼中跳猴鼓舞以祭祀祖先和护送亡灵,葬礼中跳猴鼓舞在砍牛致哀后进行,意在送魂,以求祖先的庇佑及亡灵的安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方式的多样,猴鼓舞不仅出现在祭祀活动中,而且出现在各类表演或节日活动中,2008 年6 月,瑶族猴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猴鼓舞一般是在节庆日或村寨老人的葬礼中进行,跳猴鼓舞的配乐是铜鼓和木鼓。使用器材有4 面或4 面以上铜鼓,一般是双数,铜鼓大小不一,有一米以上及以下的,鼓面刻着日月星辰的图案及牛、马等图像。使用时悬挂于鼓架上,打铜鼓时两人一前一后,前面的人用鼓槌击打鼓面中央,后面一人用无提木桶向鼓中前后抽动,以此产生共鸣。一面木鼓,是用高约100 厘米、直径约80 厘米的木头将中间挖空,上端以水牛皮蒙住制作而成。瑶族猴鼓舞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单人表演,皮鼓师站在皮鼓旁先原地击响木鼓,此时全部铜鼓铿锵齐鸣,然后皮鼓师双脚同时左右跳跃并击皮鼓,最后皮鼓师边击皮鼓边跟着铜鼓的节奏模仿猴子抓、跃等动作进行跳跃。第二部分是双人表演,木鼓师跳跃引出两名男子后,回到木鼓旁继续敲击木鼓,两名男子模仿猴子抓耳挠腮、轻盈蹦跳等动作跳猴鼓舞。第三部分是多人表演,有模仿猴子抓、挠、跳、攀等动作的,有模仿祖先时而站立时而蹲下等跋山涉水的动作的,参与者随着木鼓及铜鼓声,不时发出各种呐喊声,整个过程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柔中带刚、别具一格。以上三段分别表示引路、走路及送人之意。毛南族猴鼓舞分男子独舞和双人舞两种形式。全舞分猴王出世、猴子敲桩、猴火引路三段。第一段猴王出世主要表现毛南族的起源;第二段猴子敲桩则表现毛南族人顽强勇敢、精诚团结的精神和努力创业并不断繁荣壮大的情景;第三段猴火引路表现毛南族人不忘祖先遗愿,继承先人遗志,踏着先人足迹奋勇前进的精神。

  猴鼓舞的表演时间为10~20 分钟。舞者双手各握一根短棍,在铜鼓、皮鼓鼓点的伴奏下起舞。舞者的基本舞姿是,双脚呈“正步”半蹲,双起双落,蹲跳行进,同时敲击双棍伴以跪地、翻滚等技巧性动作。打猴鼓舞刚柔相济,体现了内向含蓄的心理和憨厚顽强的民族性格,两者融为一体,构成了此舞壮美的风格,同时舞者动作的变换也达到健身强体的良好作用。

  

  资料来源:黔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