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工艺 > 民族工艺品  > 详细页面

民族工艺品概述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曾慧、高一丹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9日 浏览量:

  我国少数民族的工艺品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作品不仅在整个中国盛行,甚至在全球都有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具备了生产和生活,物质和精神的重要属性,是造型、装饰、色彩共同整合的艺术形象体系。

  民族工艺品有很突出的实用性。少数民族的工艺品很少有专供观赏的,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或是将工艺品结合附着在实用物上。如织锦、丝绸、扎染、蜡染、金银珠玉首饰等往往与服饰相结合;木雕、砖雕、石雕、大理石画等常与建筑相结合,或作为附着于建筑物上的装饰;陶器、木碗、漆器、铜器、匕首、竹杯等多作为餐饮具;秧箩、鼻烟壶、挎包等小物件都有实用功能。

  民族工艺品与宗教文化有密切联系。中国受佛教影响的历史久远,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门巴族、土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源于佛教的吉祥八宝图案在这些民族的工艺品中多有运用。大量的金属造像(神像)唐卡画(包括巨幅堆绣的佛像)、酥油花雕塑、手执转经轮等,常出现在藏族信众的宗教生活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在建筑和服饰的色彩上,在图案的运用上都有明显的宗教影响。色彩多用浅蓝淡绿,图案不用动物和人物形象。

  少数民族服饰特别绚丽多彩。服饰作为工艺美术中的重要项目,在中国更是光彩夺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民族成分多,二是分布范围广泛,各地气候差异大,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服饰,三是各民族经济从业及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在我们的印象中,藏族和满族贵族、官僚的服饰华丽贵重;苗族和彝族的服饰款式上百种,尤其是苗族的银饰更是精巧多样;维吾尔族和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小花帽和头饰,都是非常独特和美观的艺术品。

  民族工艺品的材料多样,历史悠久。材料有金、银、铜、铁、锡、竹、木、草、藤、树皮、麻、棉、丝、革、毛皮及各种玉石贝壳等。历史悠久主要表现在漆器(马王堆汉墓中有出土)、蜡染(古称“蜡撷”,可能汉代已有,唐代盛行。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民族中仍甚流行)、铜鼓(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重器、乐器,起始于春秋中期,今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等族仍珍爱这种乐器,瑶族民间有铜鼓舞)、佛教造像及堆绣唐卡等工艺品上。

  民族工艺品的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许多少数民族工艺品,对具有民族文化知识的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因而服饰波称作民族的标识。其次如彝族漆器、藏族的邦典、维吾尔族的爱得丽丝绸、白族的扎染、回族的砖雕、毛南族的顶卡花、壮族的绣球等等。在刺绣图案和民族乐器中也表现出民族特色。

  民族工艺品中比较突出地反映出各民族共同的生活态度与信念,追求吉祥与幸福。各民族的服饰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例如青海甘肃的回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服饰有许多相似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与藏族,服饰上,尤其是靴子和妇女头饰有相似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纳西族服饰与藏族有相似处;云南四川交界处的沪沽湖地区,纳西族摩梭人的服饰兼有藏族、彝族的特点;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哈尼族和彝族妇女的帽子有的是基本一样的;云南通海县的蒙古族,其服饰上的刺绣具有当地彝族的特色;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和土家族服饰有相似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侗族的妇女银饰有相似处;中国东北、华北及散居于全国各地的满族,其服饰已与当地汉族没什么差别。同样道理,少数民族服饰也会影响到汉族,如满族的旗袍、坎肩,现在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普遍使用的服装。这种反映在工艺品上的融合现象,说明中华民族成为越来越亲密的民族共同体。

  

参考资料:

  1.高伟:《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初探》,《美术文献》,2014年第3期。

  2.梁智勋:《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及其特点》,《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上一篇:
下一篇: